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全面促进专业综合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体育系于3月14日至28日举行了集体备课活动。篮球、排球、足球、体操、田径、游泳以及体育教育与社会体育学等教研室认真准备,精心组织,分别采用不同的形式,对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了交流式、研讨性的展示,体育系领导、全体教师交叉参加了各教研室的集体备课,研究生与各专选班本科生观摩了有关教研室的集体备课。
各教研室在总结前两年集体备课活动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并呈现出了以下新的特点:
第一,体现教育理念。把新理念、新思想融入到教学设计中,使教学内容与方法更贴近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实际。如排球教研室在教学过程中,以新颖的设计,游戏化的组织教学,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
第二,应用教改成果。将近几年的教改项目与实践能力培养项目成果应用到教学中,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与实效性进一步增强。如体操教研室教师集体展示的自由体操,经过队形和路线的创编,能较好地提升练习者的兴趣以及创造力。
第三,丰富教学内容。符合中小学体育教学实际的教学内容得到进一步充实,如体操教研室创编的全民健身操舞、特色课间操等;体育教育与社会体育学教研室针对课程发展现状与学生专业特点,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了讨论和梳理,并根据讨论与交流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修改,进一步完善与丰富了教学内容。
第四,创新教学方法。多种新教学方法在集体备课中进行了应用与展示,如游泳教研室展示的“Step”教学方法,排球教研室展示的“阶梯式”教学训练方法、田径教研室最新体能训练技能与方法以及器械功能性体能练习演示等,提高了教学的科学性与系统性。
第五,追踪运动项目发展。篮球教研室针对篮球“三人制”裁判法和新规则进行的学习与研讨,进一步统一了对新规则的理解与认识,对规范教学与训练、跟踪专项发展动态、把握最新发展趋势,共享思考与研究成果起到了积极作用。
第六,新技术、新仪器的运用,提升了交流的质量。如足球教研室采用了最新的录像编辑系统,通过新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使得教学过程中的识错、纠错与信息反馈更加便捷。
第七,促进了中青年教师成长。中青年教师在本次活动中,承担了组织教学、带练、示范、讲评等任务,在活动中展示了才能,得到了锻炼,综合能力得到较大提升。
第八,拓展了研究生、本科生的视野。教师们所展示出来的精湛教学艺术、过硬专项技能与职业素养,产生了良好示范效应,使研究生、本科生受到了启发,拓展了视野,提升了认识,找到了差距,明确了努力方向。
通过集体备课的展示,促进了各教研室、各运动项目的相互学习,产生了良好的互动效应,从制度上构筑了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促进各教研室交流与学习的平台,对深化专业综合改革,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学水平与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
消息来源:体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