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竞赛

2017教师教学设计大赛专题

2017教师教学设计大赛专题

阶段一 教师教学设计大赛通知:

为适应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落实我校“师资发展年”要求,进一步推促我教师专业化发展,打造教学水平高、富有协作和创新精神、引领示范作用明显的优秀教学队伍,经学校批准决定举办以课程教学团队为单位,以“协同、创新、引领”为主题的教师教学设计大赛,活动方案如下:

一、赛的目的

积极倡导教师改革教学方法和发掘教学资源,展示教研室(课程团队)集体备课的成果,建立以教研室(课程团队)为单位的团队合作机制,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以及跨学科教师有效合作,整体提高课程团队的教师教学水平。

二、比赛日期和地点

1第一阶段:预赛(20171115日~1127日),在校本部进行。

2第二阶段:决赛(2017128日)在校本部进行。

三、比赛内容与要求

1、选取课程中某一个知识点为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并展示,比赛以现场课堂教学的方式进行。

2、比赛由参赛团队现场展示和回答评委提问两部分所构成,其中现场展示应包括教学设计讲解和模拟授课;比赛时间为:学科课程20分钟,术科课程30分钟,其中教学设计讲解5分钟,回答评委提问3分钟。

3、比赛时要求课程教学团队全体成员出席,由1人主讲,本次大赛学科课程不安排学生参与授课过程。

4、教学设计须符合“协同、创新、引领”的特点,突出课程教学团队的集体智慧,比赛综合评比课程团队的教学设计思路、方法、课件制作、授课表现、问题答疑等教学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参赛团队

1、参赛团队范围

面向学校本科教育的课程教学团队。

2、团队的组成

1)根据各学科(专业)的具体情况,以教研室(实验室)为基本单位,鼓励跨教研室、跨专业、跨学科的团队合作。

2)团队应在多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和良好的合作精神,年龄、职称和知识结构合理,形成梯队。

3)团队带头人应长期坚持教学第一线授课,积极致力于课程建设,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教学效果优秀,具有团结、协作精神和较好的组织、管理和领导能力。

五、竞赛组织与要求

1、预赛:(20171115日~1127日)

1)各院系(部、处、所)组织本部门教学设计比赛。

2)各单位预赛安排须提前一周报教务处师资科,学校将及时上网公布,便于师生到场观摩学习。

3)以院系(部、处、所)为单位推荐课程团队参加学校决赛,每个单位限定一名。121日前名单报送教务处,逾期视为放弃决赛资格。

2、决赛:(2017128日)

1)由学校组织决赛,具体比赛日程及安排另行通知。

2 决赛采取现场教学方式进行。总评分=专家评分(80%+学生评分(20%)。

3 专家评委由各院系推荐的具有正高级职称教师和学校教学督导组成员组成。请各院系于121日前将评委专家名单报教务处师资科。

3、比赛评分标准(另行通知)

六、竞赛奖励办法

1、本次竞赛设优秀组织奖和一、二、三等奖。其中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9名。

2、优秀组织奖的条件和名额

1)条件

领导重视,精心组织,宣传工作有力,教师参与度高。

制定了详尽的活动方案和评分标准,积极配合学校完成各项赛事工作。

预赛组织安全、有序、高效,较好展现了教师精神风貌。

2)名额:2个。

七、竞赛工作组织机构

1、主办单位:教务处、人事处、宣传部、学生处、工会、校教学督导组

2、承办单位:教务处、校教学督导组、各院系(部、处、所)、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3 学校成立竞赛工作组,由学校分管教学副校长担任组长,小组成员由教务处、人事处、宣传部、学生处、工会、院系(部、处、所)负责人组成;下设竞赛办公室于教务处师资科。

 

阶段二 各院系竞赛情况汇总:

体育教育训练一系

 

根据《关于开展成都体育学院2017 年教师教学设计大赛的通知》安排,体育教育训练一系于11月24日下午在球类馆举行了“体育教育训练一系教师教学设计大赛”。本次设计大赛共有4支队伍参 加。比赛邀请了督导组张五平教授、体育理论教研室胡惠芳副教授、一系黄绵成、田虹教授担任评委,一系系领导、教务处相关负责人以及一系专任教师和学生观摩 了比赛。

比赛团队的主题分别是万宏副教授主讲的篮球课程《复习快攻推进阶段》、周阳老师主讲的篮球课程《三对三篮球由攻转守的防守战术》、李方姝老师主讲的排球课程《正面双手垫球协调用力设计与演练》以及陈龙老师主讲的体育游泳课程《智力24点》。各位主讲为在场师生显现了一场场高质量的教学课。最终,周阳老师主讲的《三对三篮球由攻转守的防守战术》教学团队由评委推荐参加学校总决赛。

体育教育训练二系

根据学校2017年教师教学设计大赛的要求和体育教育训练二系教学工作安排,体育教育训练二系田径、体操、游泳、学科教研室克服教学任务重、时间协调难的困难,于11月15日下午举行体育教育训练二系教师教学竞赛。二系研究生、专(主)修学生全部到场观摩学习。

系和各教研室对此次教师教学竞赛充分重视,前期多次进行工作布置和准备,制定了较为完善的组织方案和评选办法,经过田径、体操、游泳、学科等四个教研室前期的评选,共选拔出10个教学团队参赛。竞赛分两组同时进行,评选组邀请了学校教学督导组专家担任组长,成员还包括同行专家和各专项学生代表,使整个评判工作更全面、客观。

各教研室参加教学竞赛的教师教学团队赛前对教学过程认真研究,悉心推敲,相互协作;赛中各团队成员相互鼓励,激情洋溢,生动授课,展示了各教研室对课堂(课程)教学改革的新设计和新思路,赛后,针对评审组提出的问题,团队负责人和成员认真思考,尽心解释,完美回答,受到评选组专家的肯定。经过评选组的评选,本次教学竞赛共评出一等奖两名,二等奖三名,三等奖五名,并推选出代表二系参加学校教师教学设计大赛的教师团队。

与往年教学竞赛不同,本届竞赛突出了“协同、创新、引领”的办赛主题,旨在不断突破课程传统教学观束缚,创新新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教学中对年轻教师的传帮带作用,突出教学竞赛在教师队伍素质培养中的引领示范作用,促进教师爱岗敬业、严谨治学的态度,对学生起示范作用。

 

11月30日下午,体育教育训练二系举办教师教学设计大赛决赛(擂台赛),由田径教学团队对阵体操(健美操)教学团队,系部领导和各教研室师生前往观摩学习。

举行本次擂台赛的目的在于好中择优,优中选强。本次参加打擂的两支队伍从初赛的10支教学团队脱颖而出,均为初赛一等奖获得者,比赛特邀请学校教学督导组专家组成评审小组,评审组专家对比赛进行了中肯的点评,提出了改进意见和建议。

通过擂台赛的形式进行教师教学技能比武,加强了交流,提升了教学能力水平,有利于形成相互竞争学习的良好风气。

休闲体育系

2017年12月1日下午,休闲体育系教师教学设计大赛在第二办公楼三楼会议室举行。本次比赛特邀舒建平教授,许军教授作为专家评委对三个教研室团队的教学设计作品进行点评,全系教师参加。

休闲体育系三个教研室分别组成三个教学团队,比赛包括设计思路陈述、教学过程展示及专家提问答辩三个环节。专家们对比赛水平给予了较高评价,并就教学方案的设计和问题提出中肯的改进意见。

阶段三 大赛决赛阶段

12月9日上午,2017年教师教学竞赛决赛(学科组)在学校同传室如期举行。校党委副书记、校长舒为平,副校长潘小非,教务处、人事处、宣传部和相关院系教学单位负责人参加活动。40岁以下青年教师近百余人到现场观摩。

参与决赛的7个学科课程团队由院系(部、所、中心)经过激烈角逐推选产生。比赛主题涵盖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运动项目英语、体育市场调查与策划、体育传播与公共关系实务、职业生涯规划、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体育史等多门课程内容。现场比赛评审内容由参赛团队“说课”、“模拟授课”、“回答专家提问”三部分构成。参赛团队要在规定的22分钟充分展示课程教学设计理念和基本流程。总体来看,7个参赛团队在教学主题选择、教学方法创新、团队成员结构等方面均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尤其注重学术科融合、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的结合,取得较好效果,受到现场观摩师生一致好评。竞赛评分由5位专家评委、7位同行评委和11位学生评委现场给出。

根据既定的比赛规程,本次“教师教学设计大赛”有如下特点:一是注重协同,要求以课程教学团队为单位,重视发挥教师间的传、帮、带作用;二是鼓励创新,要求以学生为中心实现课程内容整合,鼓励跨专业、跨学科教师组队;三,强调引领,鼓励课程团队及时将科研成果转化教学,体现大学课堂内容和方法上的引领示范。从效果来看,本次竞赛活动既是一次教师集体风采的展示,同时搭建起了不同教学单位、不同学科专业和不同教研室间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和相互促进的良好平台,对我校教师业务技能素质的整体提高势必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12月16日下午,2017年成都体育学院教师教学设计大赛术科组决赛在综合馆二楼举行。学校党委书记刘青教授、副校长潘小非教授、教务处、人事处、党委宣传部及相关教学单位负责人出席。全校40岁以下青年术科教师及近千名学生到场观摩。

参与决赛的7个术科课程教学团队由各院系择优推荐进入决赛,涵盖了足球、篮球、健美操、羽毛球、峨眉武术、拉丁舞及定向运动等项目。比赛由说课、模拟授课、回答专家提问三部分组成,共30分钟。由5位专家评委、7位同行评委及11位学生评委现场打分。

此次比赛充分展示了我校术科教师的精神风貌,各课程教学团队将项目特点、动作技能形成规律等融入专项教学中,对术科教学进行了深层次的探索。赛后,专家评委刘建和教授对大赛进行了总结点评,并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要高度重视术科教学,在教学中遵循技能形成规律;二是按照运动训练学的规律,正确处理教学中运动负荷、训练强度与密度的关系;三是对于不同的教学对象实施分层教学;四是重视教学常规,只有认真对待每一节课堂教学,教学质量才能得到保证和提高。

通过本次大赛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了重教学、重教改、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浓厚氛围,推进教学竞赛实现两个转变:一是从注重教师技能展示转向注重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对接“课堂革命”和内涵式发展;二是从注重教师个体向注重课程团队发展转变,对接教学团队传帮带、跨学科、跨专业的协同、创新发展。

您也可能感兴趣